思政課鑄魂育人的內(nèi)在邏輯
http://m.haleywang.com2025年07月17日 09:18教育裝備網(wǎng)
■新時代青年身處“兩個大局”相互激蕩的關鍵時期,不可避免地會在理想和現(xiàn)實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是有效解決學生思想困惑和理想信念問題的科學理論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diào),“構建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nèi)容的課程教材體系”,“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內(nèi)容支撐,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這一重要指示從思想立魂、成就塑魂、文化凝魂三個層面明確了思政課鑄魂育人的時代要求,為科學把握思政課鑄魂育人的內(nèi)在規(guī)律提供了根本遵循!督逃龔妵ㄔO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指出,“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做好思政課鑄魂育人工作。
思想立魂
在講好中國之理中鑄塑信仰之魂
所謂思想立魂,是指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塑時代新人的信仰根基和政治靈魂。思政課的本質(zhì)是講道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思政課講好道理的理論基礎和思想支撐。
思政課鑄魂育人的首要任務是,用徹底的理論解決學生的理想信念問題。理想信念,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培養(yǎng)時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彼颊n承載著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崇高使命。從作用機理看,思政課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人的精神成長和信仰構建,既離不開經(jīng)驗世界中的知識教化,更離不開意義世界中的價值濡化。思政課使用何種理論鑄魂育人,直接影響著“培養(yǎng)什么人”這一教育的首要問題。從存在形式看,價值是客體之于主體有用性的綜合判斷,思政課鑄魂育人要以契合學生成長發(fā)展所需的理論為中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凝結著黨和人民的實踐經(jīng)驗和集體智慧,以全新視野深化了對共產(chǎn)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科學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新時代青年身處“兩個大局”相互激蕩的關鍵時期,不可避免地會在理想和現(xiàn)實、主義和問題、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迫切需要在思政課中汲取精神力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是有效解決學生思想困惑和理想信念問題的科學理論。
以講好中國之理鑄塑時代新人的信仰根基,關鍵在于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nèi)容的課程教材體系,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構建課程教材體系是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首要任務。在縱向上,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tǒng)領,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設計課程內(nèi)容,把握各學段思政課鑄魂育人的重點任務,構建全面覆蓋、層級遞進、一體銜接的課程教材體系,確保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內(nèi)容易轉(zhuǎn)化、可認知、能認同。在橫向上,要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nèi)容的課程群建設,各級各類學校要開好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各門課程,構建包含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日常思政等的課程體系。
思政課講好中國之理,要堅持問題驅(qū)動,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回答青年思想之惑和成長之問。要講深中國之理,以學理闡釋的方式講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nèi)在邏輯和精神實質(zhì),使學生領悟其中蘊含的思想真諦和理論魅力,明確道理背后的真理和原理。要講透中國之理,及時回應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把思想闡釋與問題辨析相結合,引導學生明是非、辨善惡、識美丑、知良莠。要講活中國之理,積極推動教材話語向生活話語、單一講授向全息感受、文本資源向融合資源轉(zhuǎn)換,使學生在喜聞樂見、日用常行的價值塑造中堅定理想信念。
成就塑魂
在解碼中國之治中鑄造擔當之魂
所謂成就塑魂,是指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內(nèi)容支撐,在解碼中國之治的價值理念、制度邏輯、生動實踐中鑄造時代新人的擔當之魂。誠如恩格斯所言:“僅憑空洞的說教,哪怕是很高明的權威的說教,都不能使人產(chǎn)生這種信念!敝袊厣鐣髁x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是思政課鑄魂育人的深厚底氣和生動素材,能夠啟發(fā)引領學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挺膺擔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作為中國之治的有力注腳,能夠引導學生胸懷“兩個大局”、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思政課鑄魂育人提供內(nèi)容支撐和事實依據(jù)。其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是引導學生胸懷“兩個大局”的現(xiàn)實支撐,既讓學生清楚認識“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也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大變局下中國的使命貢獻,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青春力量。其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是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的現(xiàn)實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全面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理論的科學性、制度的優(yōu)越性、文化的先進性。其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是引導學生做到“兩個維護”的現(xiàn)實支撐。思政課要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黨的領導,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不斷增強學生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思政課在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中解碼中國之治,意味著把鑄魂育人既置于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文明進程,也融入學生日常生活世界,凸顯鑄造時代新人的實踐本性。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詮釋中國之治背后的精神密碼和歷史必然,就是以社會變革的文明力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把學生的精神成長融入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文明進程。為此,思政課教學應做好三個方面:一是建好資源庫,在大歷史觀與新文明觀的雙重視野下,科學篩選適合不同學段、不同教學主題、不同教育對象的成就資源,為思政課教師提供全覆蓋、可共享、能互動的成就資源庫。二是找準結合點,要打造匹配各學段思政課教材內(nèi)容的案例庫,幫助思政課教師找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與教學內(nèi)容的結合點,為教師規(guī)范而靈活地運用其講好思政課提供切實指導。三是構建體驗場,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直觀化、具象化、場景化呈現(xiàn),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在感知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偉大成就中將人生抱負付諸行動。
文化凝魂
在融通中國之脈中鑄育民族之魂
所謂文化凝魂,是指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在“魂脈”與“根脈”融通中鑄育時代新人的民族之魂。思政課鑄魂育人,離不開以文化的力量鑄育時代新人的民族品格和共有文化心理。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力量,能夠引領學生在明確“何以中國”中堅定文化自信。引導學生理解“何以中國”是塑造學生民族心、民族魂的前提,回答“何以中國”的根本在于對新的文化生命體的深切體認和自覺構建。因此,要深入理解和發(fā)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于鑄魂育人的支撐作用。要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立足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思政課教師能夠更好地講清楚“何以中國”,講清楚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展現(xiàn)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使學生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chǎn)黨、讀懂中華民族。要以革命文化幫助學生汲取奮進動力。革命文化是黨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中孕育的文化支撐和精神力量,內(nèi)蘊著紅色基因和黨的政治本色,是教育引導學生成長為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時代新人的堅實保障。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學生感悟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實踐偉力,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和道德觀念,使學生深入洞察和把握世界文化激蕩中的風險挑戰(zhàn),科學防范并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講好新時代中國發(fā)展的新故事,講好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的新故事。
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塑造學生的文化情感、文化使命。作為思政課的力量根基,文化在學生的感性世界、觀念世界、心靈世界中發(fā)揮著不同的功能。在感性世界,思政課重在挖掘文化蘊含的民族基因、集體記憶和精神品格。要運用前沿技術構造具身體驗的文化場域,依托各類場館資源開展體驗式教學,在啟智潤心中塑造學生的民族文化心理。在觀念世界,思政課重在增強學生創(chuàng)造中華文化新輝煌的使命感。要堅持“兩個結合”,把中華文明特有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guī)范等貫穿思政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全過程;堅持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立破并舉,引導學生在理論辨析中深入理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品格;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為學生的精神追求和行為自覺。在心靈世界,思政課要在鞏固和提升文化主體性中塑造學生的信念信仰。教師要在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中涵養(yǎng)學生的心靈世界,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中綻放青春光彩。
。ㄗ髡邌挝唬簴|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柏路系該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重大課題攻關項目[23JDSZKZ13]成果)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